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新华网
企业邮箱:xcp@xinhuapark.com| 企业微博
当前位置:园区动态 > 政策汇编

联系我们

电话:0086-21-36363336
传真:0086-21-36363337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长中路801号A座2002室
E-mail:xcp@xinhuapark.com
网址:www.xinhuapark.com
邮编:200072

科创中心建设一周年,上海又多了这么多“落沪”福利!
发布时间:2016-07-13 09:44:06

20155月,上海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俗称“科创22条”。一年来,上海举全市之力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形成9个配套文件,建立“2+X”工作推进机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其中人才政策效应显现得尤为突出。

科创中心建设,“人”是核心要素,以下这些数字和案例或许能够最清晰地告诉你,今天的上海正以怎样的一种姿态吸引人才、接纳人才。

招贤篇

推动海外人才引进

在上海,人才资源的数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具备全球视野的一流领军人才依然匮乏,是人才资源的短板。“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了领军人才,才能够使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使资源更充分地发挥效能。为配合科创22条推出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扎实推进了12项出入境政策措施落地,长期制约海外人才引进的问题首先取得突破。

20157月初,耐克森(中国)线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塔努焦约走进上海出入境管理局的办事大厅,递交了申办永久居留的申请。上海施行的海外人才新政降低了外籍人士永久居留证的申办门槛,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张文好”的法国人塔努焦约,终于一圆心中的“中国绿卡梦”。

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共受理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申请永久居留503人,通过公安部审批的100余人,其中已经拿到证的53人;共办理外国人居留许可申请5213证次,其中为96名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了5年期工作类居留许可并加注“人才”(27人年龄超过60周岁);为21名外籍人才办理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并加注“创业”。

海外人才居住证(B)有限期最高延长至10年,政策实施至今共办理1343人,其中办理10年有效期的3人,5年以上有效期的42人。通过薪酬评价、主体评价、投资评价等方法来科学评价留学回国人才。2015年,上海全年受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8599件,外国人就业行政审批120933件、台港澳人员就业行政审批20153件,定居国外人员就业行政审批693件。受理总量大约为15万件。

 

促进国内人才集聚

201511月,《关于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更加开放的国内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办法》落地,这一政策进一步确立了人才引进的市场主体评价权。

截至今年6月底,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并审核通过的有4044人,其中创业人才156人,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96人,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3792人;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并审核通过的有244(正在审核的有320),全部为企业科技技能人才直接落户审核通过的有60人,其中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51人、企业家9人。2015年共办理非上海生源应届大学生落户19034人,留学人员落户7459人,居转户7083人,直接落户5829人。

 

机制篇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70%以上归研发团队

相关文件:市科委、市教委、市财政局等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

该文件对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下放,政策打通了成果转化的制度瓶颈,对高校科研项目转化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上海理工大学以太赫兹技术作为无形资产占股90%成立太赫兹研究院,其中80%股份将授予研发团队。上海海事大学以“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成果技术入股30%成立公司,其中75%将奖励给研发团队。

 

科研经费新规让科研人员“感动”

相关文件:市财政局、市科委修订完善《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在过去的政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中,有不少被科研人员诟病的内容,如预算规定过细,要求科研人员在项目启动前,把几乎每一笔经费都写清楚,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我怎么能预知明年要参加几次会议?做预算时只能‘编故事’。”而今,新修订的《办法》扩大了预算调整范围,将预算调整权限下放至项目承担单位,提出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在不突破支出预算总额的情况下,三项之间可调剂使用。

 

离岗创业:保留人事关系 基本工资照发

相关文件:市人社局、市教委、市科委制定实施《关于完善本市科研人员双向流动的实施意见》

旨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带着成果离岗创业,为科研人员“下海”提供了制度保障。并通过鼓励具有实务经验的行业人才在高校兼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上海金融学院的陈彬副教授是这一政策出台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与学校签下为期3年的离岗创业协议,以技术入股方式,加入创业企业。她的目标是试水国内尚未开出先河的“互助保险”全新业态。这份细则文件就像托底保障一样,让陈彬没了后顾之忧。

 

评高级职称有了绿色通道

相关文件:市人社局出台《关于完善本市科技创新领域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的实施细则》

2015年高级职称评审中(一年一次),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采用“直通车”的方式,1人评为正高,4人评为副高。国内特殊人才采用“绿色通道”,有2人破资历评为副高(即中级专业任职经历不满5),有5人破学历评为副高(即来取得大学本科学历)

 

“双自联动”成人才改革试验田

相关文件:《关于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的实施方案》

“双自联动”实施方案提出了10项重点创新试点。该方案在人才建设方面,将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跨境流动制度。一年间,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建立了接轨国际的合同管理、议价薪酬、异地工作的用人模式,依托干细胞、量子通讯、医学大数据、先进传感器等重大项目平台,面向全球集聚高端人才470余名。

 

环境篇

“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是建设科创中心的基础,是人才创新创造的土壤。上海必须为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生活环境、法制环境等。

创业经费从哪里来?

上海强化金融创新对人才创业的支持,完善商业银行与风投、天使资本的投贷联动模式,缓解人才创业初期融资难题;扩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进一步完善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试点推出创业保险新产品,降低创业者创业风险……

对创业团队和科技企业使用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仪器设备给予补贴,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截至今年6月底,共计审核通过了1789家企业及14家创业团队的科技创新券申请,发放总额度为9380万元、另有72家单位发放额度达到10万元。

创业在上海,如何活得更踏实?

优化人才生活环境,始终离不开住房、医疗、和教育这三大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出台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利用自用存量用地建设公租房(单位租赁房),各区县和产业园区也积极为科研人员提供人才公寓和住房补贴。

医疗方面,市卫计委根据海外人才的就医需求,在华山医院涉外医疗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完善涉外医疗服务流程。同时发布了海外人才在沪就医指南,第一批确定18家各类医疗机构,并将已开展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结算服务的医院名录在上海国际人才网上统一发布。市金融办在保险产品开发方面,升级了团体高端医疗保险严品、保障额度更高,保障范围更广。

教育方面,市教委研究发布了《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就读需求蓝皮书力,根据外籍人员及其子女数量和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外籍人员予女学校建设安排,为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开通“一条龙”服务通道,为引进人才子女就读提供便利。同时,新增了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和上海法德学校两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进一步扩大国际化教育资源供给。

 

 

(新闻来源:东方网)

网友评论: